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美國總部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(ITC)都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,兩地車程只要五分鐘,附近是美國國會山莊。這裡不僅是美國政治和經濟的中心,同時也是全球科技大廠專利訴訟的一線戰場。
歐美科技大廠包括蘋果、德儀、摩托羅拉、RIM、諾基亞和美光等都曾是眾達的客戶,該事務所國際貿易委員會業務負責合夥律師哈伯(Blaney Harper)參與多起跨國企業ITC專利大戰攻防,是眾達處理ITC全球最高主管,並且是美國最受CEO信賴的智財軍師之一。
他觀察,台灣公司科技發展並未落後美國公司,並知道知識產權可以用來保護企業投資以及創新,但相較歐美業者,台灣公司專利布局仍是相對落後。本報記者親赴華盛頓特區採訪,請他分享專利攻防四大致勝心法。
第一、及早布局。美國大企業有一套系統來鼓勵及要求技術人員儘早提出及規劃專利。雖然不是每個發明都會申請為專利,但是發明初期就記錄下來,確保每一項創新的研發價值。
第二、重質又重量。企業透過先前審核專利揭露書的經驗,了解專利價值及申請必要性,同時透過收購關鍵專利,強大自己的專利庫。
第三、消極防守不如積極攻擊。專利資產是防禦的盾牌,也是攻擊的槍砲。盾牌讓對手不容易將自己排擠出市場。專利戰爭有九成以上以和解收場,透過專利訴訟向對手取得授權金,可以墊高對方成本,讓自己獲得更佳競爭優勢。
第四、點石成金。美國企業將專利視為投資回報,有些是透過授權獲得權利金,把自己用不上的雞肋專利,授權其他企業,發展商用化產品,將原本擺在牆上的專利轉為獲利。
哈伯建議,台灣高科技公司應重新審視專利申請程序及策略,鼓勵研發人員撰寫更多的專利揭露書,透過專業委員會審核,累積強大專利資料庫。
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╱黃晶琳
 
 不同於投資金額、土地動遷等有形資產爭議,無形資產商標權則是登陸台商最頭痛的糾紛。「永和豆漿」與「永和大王」商標經法律判決後,如今雙方井水不犯河水,仍各自為政,但永和豆漿在各地與山寨版侵權業者糾紛從沒斷過,永和豆漿表示,目前各地的侵權商標爭議,官方協助處理效率比往年更快,有助台商伸張正版商標權。
 各式各樣的商標侵權糾紛可說是台灣品牌業者登陸心中最頭痛的事。台商之間的分家還包括茶行,例如天仁登陸的天福茗茶,在華東區就分家為天申茗茶,兩家同樣是台商起家,呈現同業競爭狀態。
 上島咖啡登陸後開枝散葉,浙江上島就發展出老樹咖啡和哈里歐咖啡品牌;江蘇、河南和東北上島系統則醞釀出迪歐咖啡;廣東上島則推有米羅咖啡,上島咖啡一進入大陸就變身成為「泛上島」系列咖啡館。
 更有台商進入大陸,想以台灣響亮的名號註冊,卻赫然發現,名號早已登記在案,只好改名。在台灣頗具知名度的洋蔥餐廳,7年前想登陸上海,卻與粵菜的上海洋蔥餐廳「撞名」,今年登陸上海,為了不讓消費者混淆,改名「洋蔥意廚」,與當地業者區隔。
 士林夜市知名度極高的豪大大雞排,登陸時,卻發現,上海已有兩家公司分別擁有超過100家門店,產品分別取名「豪大大雞排」和「豪大大香雞排」,但都不是出自正宗的台灣雞排。
 針對層出不窮的商標爭議,台商不是改名繞道而行,就是求助於主管機關,希望藉由兩岸協商機制解決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王美花便表示,今年台商舉報的50、60件案子中,僅17件獲得有效解決,其中還包括台鹽生技、台灣銀行等品牌糾紛,目前已獲得解決。

資料來源:旺報 特派員宋丁儀/上海報導